南昌市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赴进贤文港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

2025年8月25日,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之际,让爱回家公益寻人网副会长邓暖通、让爱回家深圳观澜服务队段志刚、让爱回家东莞城区服务队刘汉兵、让爱回家东莞桥头服务队队长王梅,临川红十字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郭琴、财务胡淑玲以及南昌市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郭才华会长、陈文伦监事长、会员李九风、陈娟一行,在南昌协会支部书记徐国友的引领下,走进进贤文港镇,在中国毛笔文化与李渡酒香中追寻历史印记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‌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616_931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11_091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36_451.jpg

一纸家书见风骨:博物馆里的抗战记忆

上午九时,队伍首站抵达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。这座被墨香浸润的江南园林式建筑,此刻正以"笔尖烽火——抗战时期的文港记忆"特展迎接来访者‌。在镇馆之宝"万花献瑞粉彩宫廷御用笔"的玻璃展柜旁,一封泛黄的抗战家书吸引众人驻足。信中"狼烟遍地尚能写,笔墨当为戈矛兵"的豪言,道出了当年文港笔匠们坚持生产支援前线的决心‌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42_083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46_083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50_196.jpg

"这些抗战时期的账簿特别珍贵",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展出1942年"文港笔业救国捐"的票据前介绍说,"当时全镇三分之一的笔匠冒着炮火赶制毛笔,换来的银两全数捐给了前线将士。"博物馆特设区里,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用传统毛笔书写"勿忘国耻",笔锋转折间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动‌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54_099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257_907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02_499.jpg

百年酒窖藏春秋:李渡里的活化石

午后,转场至李渡元代酒窖遗址博物馆。站在李渡酒厂古窖池遗址前,指尖触碰到元代砖墙的瞬间,仿佛摸到了八百年前工匠的掌纹。那些被酒液浸润千年的陶瓮依然散发着窖香,恰似穿越时空的回应——这便是李渡最动人的矛盾美学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06_243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09_627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12_683.jpg

时空折叠中的文化张力

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里,考古出土的蒸酒器皿与游客品酒区仅一墙之隔。这种「活态文物」的呈现方式,将考古学的严谨性与感官体验的狂欢奇妙交融‌,现代与古法的对话在此具象化为一种仪式感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16_907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19_931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23_283.jpg

文化传承中的新时代使命

活动尾声,志愿者在酒厂文化厅举行参观感想。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,受益匪浅。"毛笔写下民族气节,醇酒酿出千年文化",南昌市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会长郭才华在总结时说,"这些文化瑰宝里的抗战记忆,那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,正是今天我们传承爱国精神的最佳教材。"‌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26_939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31_643.jpg

微信图片_2025-08-27_163335_219.jpg

返程途中,望着车窗外渐远的进贤风景,会员们仍回味着这场融合文化溯源与爱国教育的特殊之旅。墨香酒韵中,抗战先辈的坚毅品格与家国情怀,正通过这些"活态博物馆"代代相传‌。

文章来源南昌市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

编后记:案例总结如未完善,请与网站编辑者【小陈:15918384918(微信同号)】联系,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资料,核实后进行修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