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49个成功案例(贵州省盘州市黄某龙回家)
第6149个成功案例(贵州省盘州市黄某龙回家)
2022.4.23初次听到他的信息是“来自河南的,正在找工作,要求五天八小时,工资5K-6K”大约晚上22:30左右,他的父亲风尘仆仆地赶来了,经历了一天的舟车劳顿看上去非常疲惫。我们先和他父亲聊了下他的情况,也跟他说了这孩子定是有什么冲击了孩子认知层面的某个领域,但又不好说,导致他关上心门不与世界链接,沉浸在游戏这个虚拟世界里。面对孩子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批评,指责,多给予包容、理解和支持!用心陪伴,换位思考,体会他的无助和无力,在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时,只能用正向之举,让他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和爱。又和这孩子做思想工作,正面的去开导他,感化他。父子见面,孩子没有表现出特别惊喜的感觉,好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笑眯眯地看着他父亲。父子之间用家乡话聊了一会儿,队长就问他的想法,愿不愿意和父亲一起回家,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姐妹也非常想念他。他耷拉着脑袋,抓耳挠腮地摇了摇头。无奈我们又耐心、用心地和他沟通以及进行心理疏导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,也许是被我们的坚持所打动,他表示愿意和父亲回家,心结打开,在大家的鼓励声中和父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
又一位流浪者和家人团聚,可喜可贺!每位流浪人员和亲人重逢的场面都特别感人,每次伸手挽回的都是一条生命,每一次救助拯救的都是一个家庭,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救助下去的动力所在。
这样的要求想必不会把他和流浪者联想在一起,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已。
每次的志愿活动总能遇到他,不是坐在公厕旁的地上玩游戏,就是躺在小公园的长凳子上睡觉。问他找到工作没有,他总是眯着双小眼睛笑嘻嘻地说“还没有呢”。在又一次的例行活动中,因找寻另一位流浪者未果。发现他依然坐在公厕那里的地上,正低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游戏。
旁边的蚊子漫天飞舞,在耳边萦绕,发出“嗡嗡”的细语。时而在落地上,时而趴在墙上,时而落在皮肤上咬一口,搅得不得安宁。他裸露的胳膊和脚上都被蚊子叮了好多包块。即便蚊子肆虐,也没能惊扰沉浸在游戏世界里的他,或许在虚拟世界里他能找到快乐和成就感吧。
我们仔细地端详了起来,小伙儿身材魁梧,长得很壮实,头发应该是许久没清洗的缘故,油腻腻、乱蓬蓬,像蘑菇云似的粘连在一起。圆圆的肉墩墩的脸上已有明显的抬头纹。身着一身显些发白的黑色又不得体的衣服,也是沾满了尘土。
眼前的这个流浪汉身强力壮、看起来年龄也不大,正是家庭支柱的年龄,有着满身的力气却无法施展…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流浪在外呢?志愿者们心情沉重,我们便和他闲聊了起来。据他描述,家里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,他从小都没有跟着父母生活,自己外出务工曾经也挣过并攒下一些钱。而后得知他的描述和他父亲的描述是有出入的,或许他对我们有戒备心,并没有和我们说实话。他来自贵州,身份证年龄是1996年出生,实际是2000年出生,年仅22岁。妈妈在他9岁左右和爸爸分开,爸爸因要养家糊口,一直在外地打工。他便由姐姐照看。14岁时曾外出工作二年,中途也回家办过身份证,自己不愿意和父亲呆在一块。现在流浪在外就靠捡些瓶子和纸皮为生。因为收入微簿,一天只吃一顿饭,常常食不果腹。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玩游戏。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孩子性格改变,使他对家庭的依附性逐渐减少,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,得不到亲情的关爱,也是他最终选择外出流浪的主要原因。聊着聊着看着他眼里闪着泪花。杨静队长斩钉截铁地说:“这孩子有救”。
我们的志愿者王景成每天都会去那里看他,并为他送去吃的。他始终没有放下对我们的戒备心理,二天后不见了他的踪影,杨静队长就派人四处打听他的消息,并从其他流浪者口中得知,他每天看到我们志愿者挺烦的,不想我们扰乱了他自由的生活,就转移了阵地。这期间杨静队长通过后台联系上的他的父亲,他的父亲一直没有准确来接他的信息。每天都会让志愿者去看他是否还在那里,并告知先不要惊动他。
这天接到他父亲晚上到来的信息,杨静队长立即组织志愿者们出来活动,因他警惕性比较高,防止他再次跑掉,让大家便装出行。“你们二个一组这边,你们二个一组那边,看到他先不要惊动他,远远地跟着,等我到来”队长安排好,大家便各自行动起来。人多力量大,没多久就在裕园工业区里面凉亭下发现正在打游戏的他,就把他带到了裕园工业区的警务室等待他父亲的到来。
编后记:案例总结如未完善,请与网站编辑者(小佳 aihuijiagongyi)联系,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资料,核实后进行修改!